编者按:
序:一场可能引发行业变局的赛跑
2006年,随着青岛、燕京、华润雪花奥运营销动作的陆续启动,中国啤酒行业第一次“奥运大赛”正式起跑!
不可否认,从现在开始,未来三年里,北京奥运会将是全球体育的顶级赛事。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,给了中国品牌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,但也是一次最大的考验,很多企业第一次面对“奥运营销”。
无论是青啤、燕啤提倡的“奥运营销”,还是华润雪花独创的“非奥运营销”,三巨头的目标都直指奥运会。与企业的其他营销策略不同,奥运营销持续时间较长,从构建奥运营销的策略到实施推广,会持续2-3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,也就是说在奥运会前、奥运会期间乃至奥运会后,这套策略都将影响企业的航向,而他们的变化无疑将波及到整个中国啤市。
奥运营销的三年,啤酒巨头不仅是进行一场营销比拼,更是一场可能引发行业变局的赛跑。
■预热奥运会
面对同样的大环境,中国啤酒行业的三大巨头交出了三份完全不同的答卷。
青岛啤酒:打造全民奥运
2006年,被青啤定位为奥运营销的起始年。
共13页
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